什么是ISO9001認證?需要哪些資料?認證流程?隆助企業認證中心
【標準介紹】
ISO9001認證是ISO9000族標準所包括的一組質量管理體系核心標準之一。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,是指“由ISO/Tc176(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)制定的國際標準。
ISO9001認證 用于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,目的在于增進顧客滿意。凡是通過ISO9001認證的企業,在各項管理系統整合上已達到了國際標準,表明企業能持續穩定地向顧客提供預期和滿意的合格產品。站在消費者的角度,公司以顧客為中心,能滿足顧客需求,達到顧客滿意。
【認證材料】
1.申請組織具備獨立法律資格的證明材料(如:最近已年檢的有效營業執照、組織機構代碼證)
2.有效期內的許可證、資質證書等(復印件)
3.生產工藝流程圖/工作過程簡圖或工作原理圖
4.申請認證的產品簡介(包括技術、產量、用途、質量、銷售等方面的信息)
5.產品標準清單及名稱與產品/過程有關的法律、法規
6、其他相關資料
【認證流程】
○ 企業原有品質體系識別、診斷;
○ 組建ISO9001推行組織;
○ 制訂目標及激勵措施;
○ 各級人員接受必要的管理意識和品質意識訓練;
○ ISO9001標準知識培訓;
○ 品質體系編寫;
○ 品質體系大面積宣傳、培訓、發布、試運行;
○ 管理培訓;
○ 內審員接受訓練;
○ 若干次內部品質體系審核;
○ 在內審基礎上的管理者評審;
○ 品質管制體系完善和改進;
○ 申請認證;
○ 認證公司審核;
○ 現場審核;
○ 糾正措施;
○ 批準;
○ 注冊頒證 ;
○ 完善售后服務。
【認證意義】
1、iso9001認證的對象是企業的質量體系。質量體系認證的對象不是該企業的某一產品或服務,而是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本身。
2、iso9001認證的依據是質量保證標準。進行質量體系認證,往往是供方為了對外提供質量保證的需要,故認證依據是有關質量保證模式標準。
3、iso9001認證的機構是第三方質量體系評價機構。要使供方質量體系認證能有公正性和可信性,認證必須由與被認證單位(供方)在經濟上沒有利害關系,行政上沒有隸屬關系的第三方機構來承擔。
4、iso9001認證獲準的標識是注冊和發給證書。按規定程序申請認證的質量體系,當評定結果判為合格后,由認證機構對認證企業頒發證書,列入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名錄,并公開發布。
5、iso9001認證是企業自主行為。產品質量認證,可分為安全認證和質量合格認證兩大類,其中安全認證往往是屬于強制性的認證。質量體系認證,主要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質量信譽和擴大銷售量,一般是企業自愿,主動地提出申請,是屬于企業自主行為。
【證書使用】
1、ISO9001認證可以在各種宣傳品上,如宣傳資料、廣告、信箋及名片上使用認證標志和認證證書。
2、ISO9001認證可以在人才招聘、招生宣傳、合作項目洽談等場合宣傳和展示認證證書,或向需方提供證書復印件或照片。
3、ISO9001認證證書的使用必須完整,不可進行證書內容涂改。
4、ISO9001認證的宣傳品上使用認可標志時,可以單獨使用(標志下方需帶有認證公司編號),也可以同時使用WIT認證標志和認可標志,但應注意認可標志與WIT認證標志之間的排列方式。
5、ISO9001認證獲證組織不得在產品(包括單個包裝箱產品)上使用認證標志作為(或暗示)產品合格的標志。
6、ISO9001認證在用于運輸的大箱子上使用認證標志,必須同時使用文字加以說明。
ISO 9001:2015與ISO 9001:2008之間的對照表
ISO 9001:2015 | ISO 9001:2008 |
1 范圍 | 1 范圍 1.1 總則 |
4 組織環境 | 4 質量管理體系 |
4.1 理解組織及其環境 | 4 質量管理體系 5.6 管理評審 |
4.2 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| 4 質量管理體系 5.6 管理評審 |
4.3 確定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 | 1.2 應用 4.2.2 質量手冊 |
4.4 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 | 4 質量管理體系 4.1 總要求 |
5 領導作用 | 5 管理職責 |
5.1 領導作用和承諾 | 5.1 管理承諾 |
5.1.1 總則 | 5.1 管理承諾 |
5.1.2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| 5.2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|
5.2 方針 | 5.3 質量方針 |
5.2.1 制定質量方針 | 5.3 質量方針 |
5.2.2 溝通質量方針 | 5.3 質量方針 |
5.3 組織內的角色、職責和權限 | 5.5.1 職責和權限 5.5.2 管理者代表 5.4.2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|
6 策劃 | 5.4.2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|
6.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 | 5.4.2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8.5.3 預防措施 |
6.2 質量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 | 5.4.1 質量目標 |
6.3 變更的策劃 | 5.4.2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|
7 支持 | 6 資源管理 |
7.1 資源 | 6 資源管理 |
7.1.1 總則 | 6.1 資源提供 |
7.1.2 人員 | 6.1 資源提供 |
7.1.3 基礎設施 | 6.3 基礎設施 |
7.1.4 運作過程的環境 | 6.4 工作環境 |
7.1.5 監視和測量資源 | 7.6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|
7.1.5.1 總則 | 7.6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|
7.1.5.2 測量溯源 | 7.6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|
7.1.6 組織知識 | 無相對應的條款 |
7.2 能力 | 6.2.1 總則 6.2.2 能力、培訓和意識 |
7.3 意識 | 6.2.2 能力、培訓和意識 |
7.4 溝通 | 5.5.3 內部溝通 |
7.5 成文信息 | 4.2 文件要求 |
7.5.1 總則 | 4.2.1 總則 |
7.5.2 創建和更新 | 4.2.3 文件控制 4.2.4 記錄控制 |
7.5.3 成文信息的控制 | 4.2.3 文件控制 4.2.4 記錄控制 |
8 運作 | 7 產品實現 |
8.1 運作策劃和控制 | 7.1 產品實現的策劃 |
8.2 產品和服務的要求 | 7.2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|
8.2.1 顧客溝通 | 7.2.3 顧客溝通 |
8.2.2 產品和服務要求的確定 | 7.2.1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|
8.2.3 產品和服務要求的評審 | 7.2.2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 |
8.2.4 產品和服務要求的更改 | 7.2.2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 |
8.3 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開發 | 7.3 設計和開發 |
8.3.1 總則 | 7.3.1 設計和開發策劃 |
8.3.2 設計和開發策劃 | 7.3.1 設計和開發策劃 |
8.3.3 設計和開發輸入 | 7.3.2 設計和開發輸入 |
8.3.4 設計和開發控制 | 7.3.4 設計和開發評審 7.3.5 設計和開發驗證 7.3.6 設計和開發確認 |
8.3.5 設計和開發輸出 | 7.3.3 設計和開發輸出 |
8.3.6 設計和開發更改 | 7.3.7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|
8.4 外部提供過程、產品和服務的控制 | 7.4.1 采購過程 |
8.4.1 總則 | 4.1 總要求 7.4.1 采購過程 |
8.4.2 控制類型和程度 | 7.4.1 采購過程 7.4.3 采購產品的驗證 |
8.4.3 提供給外部供方的信息 | 7.4.2 采購信息 7.4.3 采購產品的驗證 |
8.5 生產和服務提供 | 7.5 生產和服務提供 |
8.5.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| 7.5.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7.5.2 產品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|
8.5.2 標識和可追溯性 | 7.5.3 標識和可追溯性 |
8.5.3 顧客或外部供方財產 | 7.5.4 顧客財產 |
8.5.4 防護 | 7.5.5 產品防護 |
8.5.5 交付后活動 | 7.5.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|
8.5.6 變更的控制 | 7.3.7 設計和開發變更的控制 |
8.6 產品和服務的放行 | 7.4.3 采購產品的驗證 8.2.4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|
8.7 不合格輸出的控制 | 8.3 不合格品控制 |
9 績效評價 | 8 測量、分析和改進 |
9.1 監視、測量、分析和評價 | 8 測量、分析和改進 |
9.1.1 總則 | 8.1 總則 8.2.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|
9.1.2 顧客滿意 | 8.2.1 顧客滿意 |
9.1.3 分析和評價 | 8.4 數據分析 |
9.2 內部審核 | 8.2.2 內部審核 |
9.3 管理評審 | 5.6 管理評審 |
9.3.1 總則 | 5.6.1 總則 |
9.3.2 管理評審輸入 | 5.6.2 評審輸入 |
9.3.3 管理評審輸出 | 5.6.3 評審輸出 |
10 改進 | 8.5 改進 |
10.1 總則 | 8.5.1 持續改進 |
10.2 不合格和糾正措施 | 8.3 不合格品控制 8.5.2 糾正措施 |
10.3 持續改進 | 8.5.1 持續改進 8.5.3 預防措施 |